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95646
為慶祝「綠建築標章」落實至今通過件數突破萬件之里程碑,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投入「近零碳建築(Nearly Zero-carbon Buildings)」發展,內政部於今(2022)年6月特別舉辦「第1件近零碳建築授證暨綠建築標章破萬表揚典禮」,除頒獎表揚多年來對台灣社會建築節能有重大貢獻的企業、建築設計從業者及專家學者,也授證予國內首次獲得最高等級「近零碳建築」認證殊榮的便利商店類台南7-11安同門市與辦公及大型空間類的成功大學運璿綠建築科技大樓兩案,期能發揮領頭羊作用,帶動更多民間企業踴躍申請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,共同攜手邁向2050淨零建築(Net Zero Buildings)的永續發展目標。
台灣推動「綠建築標章」制度已超過20年,具有生態、節能、減廢及健康之綜合效益,同時是我國打造建築節能和邁向建築永續管理的最有力推手。根據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,內政部負責淨零建築路徑規劃及推動,經參酌國際間推動建築節能策略之新趨勢,及我國亞熱帶高濕高熱氣候條件與國情,於成效良好的綠建築標章基礎上,推動綠建築之淨零轉型,建立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,以作為評定建築能效等級之方法。
上述內政部規劃的淨零建築路徑,是以綠建築節能設計至少20%以上為基礎,進一步提升至50%達近零碳建築,惟建築物無法不使用電力,若其餘用電可使用再生能源碳中和至零碳排,即能於2050年時達成淨零建築。因此,我國淨零建築路徑概念,仍結合建築節能50%之近零碳建築路徑(內政部推動)及綠能歸零50%之再生能源路徑(經濟部推動),最終於2050年達成碳中和之淨零建築目標,如下圖所示。
「綠建築標章」認證破萬件 成就台灣邁向永續發展的堅實基礎
綠建築是指「消耗最少地球能源及資源,製造最少廢棄物,具有生態、節能,健康特性與減廢的建築物」。為尋求環境友善與資源有效運用,台灣從 1999 年便開始積極推動「綠建築標章」的綠建築評估系統制度。作為全世界第四個實施綠建築標章制度的先行者,同時也是目前唯一獨立發展且適於熱帶及亞熱帶的評估系統,台灣可說是目前推動綠建築節能減碳成效最好的國家之一。
據統計,截至今(2022)年9月,全台通過該標章認證的「綠建築」數量已達1萬1,024件,總計每年約可減少相當於3.4個台北市面積(約9萬公頃)的人造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成效卓越。而「綠建築」本身所蘊含的「生態、節能、減廢、健康」之環境永續理念,不僅已成為政府、學界、產業界在建築設計及環境規劃時的重要思維,甚至在國中小教科書當中也看得到對「綠建築政策」的探討。可以說,「綠建築標章」制度在台灣歷經了20多個年頭的推廣與落實,不但擁有豐碩的成果,其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力也正持續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根茁壯。
「綠建築標章」x「建築能效標示」 台灣落實「淨零建築」的重要第一步
時至今日,為因應日益嚴峻的地球暖化問題,全球130多個國家皆以在2050年前達到「淨零排放(Net Zero Emissions)」來作為應對地球環境危機的共同行動目標。對此,台灣也詳細制訂了「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」,推動能源、產業、生活、社會等四大轉型策略,逐步實現2050淨零排放之永續社會。其中,在能源及產業轉型策略上,針對擁有高碳排放量的住宅部門之「住宅部門淨零轉型策略」是其中一大重點,希望透過逐步提升建築效能,加速低碳轉型的方式,讓台灣能在2050年達成100%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%既有建築物皆是「近零碳建築」的目標。
為進一步提升綠建築能源使用效率,內政部自今(2022)年1月1日起,在既有的綠建築標章體系下新增「建築能效標示」系統,發展出符合台灣氣候與空間特性的建築能效評估系統(Building Energy-efficiency Rating System),以綠建築標章日常節能指標之建築物外殼、空調系統及室內照明系統之節能效率,來計算建築能源效率,評定建築能效等級,由高至低依序分為第1至7級,數字越小,節能程度越高,其中建築能效分級屬第1級之建築物,且能效評分為前百分之五十者,為「近零碳建築」(Nearly Zero-carbon Buildings),以第1+級標示,代表擁有最高的建築節能效率,是我國節能綠建築的最佳示範。未來取得近零碳建築等級之建築物,約可節能50%,若其餘用電量能使用再生能源碳中和至零排放者,則為淨零建築。
這套「建築能效標示」系統,不僅因地制宜,也可以說「綠建築標章」x「建築能效標示」已成為我國推動建築節能與落實「淨零建築」目標的最新利器。
台灣首例「近零碳建築」 為建築節能減碳立下典範
在今年才甫上路的「建築能效標示」系統的嚴格評估下,台灣已出現首例獲得最高減碳等級榮譽的「近零碳建築」,顯見過去20多年的「綠建築標章」經驗積累下所蘊含的深厚實力。
首例取得最高等級的「近零碳建築」的有2件,第一件為便利商店類的台南統一超商安同門市,因其自主進行建築耗能評估與改善,積極落實綠色營運而獲肯定; 另一件為辦公及大型空間類的國立成功大學運璿綠建築科技大樓,其導入各式綠建築設計手法,具有極優異的節能成效,並於2022年獲聯合國入選全球七棟零碳建築之一,成為全球建築物減碳典範。
綠建築扎根教育 擴大綠建築宣導量能
台灣實施綠建築多年已有豐碩之成果,為使國民進一步了解綠建築生態、節能、減廢、健康的基本概念,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多年來持續舉辦「全國綠建築繪畫徵圖比賽」,運用前期「綠建築扎根教育計畫」的數位教材及成果,引導學生透過綠建築繪畫比賽之創作過程,學習、了解綠建築節能減碳的實質意義,更能藉由多元化的學習參與,提升自我優勢,強化學習成效,由下而上的擴大綠建築宣導推廣之能量。「2022全國綠建築繪畫徵圖比賽」自開辦以來已完成辦理7屆,為鼓勵參賽得獎者、提升活動能見度,並擴大綠建築推廣宣導能量,將於2022年12月10日(星期六)舉行頒獎典禮,並將得獎作品展示於大坪林聯合開發大樓1樓(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三段200號),使民眾及洽公人員能一同欣賞到參賽者眼中的臺灣綠建築之美。
內政部透過深耕「綠建築標章」制度、推動「建築能效標示」及舉辦全國綠建築繪畫徵圖比賽等,讓「淨零建築」目標之推動規劃由公有建築物帶頭做起,引導民間建築跟進,並藉由繪畫比賽,在下一代種下綠建築的推廣種子。隨著企業對環境、社會及公司治理(Environment, Social, Governance, ESG)的日益重視下,民間企業開始紛紛響應政府綠建築政策,現已有許多民間案件陸續完成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,共同為推動2050淨零建築目標而努力。
(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廣告)